您好,欢迎来到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平台!

从事体育,电子竞技,游戏app开发
经营的科技企业.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他是“缩骨功”唯一的传人,即使失传也不愿传授,他说:太痛苦了

文章来源: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平台  作者: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平台  发布日期:2024-09-21  浏览次数:652

原标题:他是“缩骨功”唯一的传人,即使失传也不愿传授,他说:太痛苦了

在影视作品中,我们时常能看到出神入化的武功绝学,不论是降龙十八掌还是九阴白骨爪,都让我们为之痴迷不已。现实中的中国功夫虽然不像影视剧中那样神乎其神,但确实有悠久的历史,并被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其中有一门叫作“缩骨功”的绝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奇人异士掌握了这种功夫,我们今天仍然能在一些叫作“柔术”杂技表演中一窥这门绝技的风采,它需要人尽力突破身体关节的极限,难度之大让人看得胆战心惊。王宝合正是这种“缩骨功”的传承人。

王宝合生于上世纪40年代,他的家乡正是现在被称为“杂技之乡”的沧州吴桥。在这片能人辈出的土地上,王家靠“缩骨功”独树一帜,在十里八乡颇有名气。当时,“缩骨功”被称为“卸索”,王宝和的爷爷王玉林则是远近闻名的“卸索大王”。父亲王福寿得到真传,据王宝和说,父亲当时除了精通缩骨之术,还掌握了水流星、喉咙穿针等技艺,功夫了得。

王宝合出生时恰逢战乱,为了在乱世之中谋求生存,王宝合从六岁起便开始跟随父亲练功,这门功夫练习起来需要忍受极大的痛苦,为了加强身体的柔韧性,他需要在空间狭小的草药桶桶中一待就是大半天;为了扩大骨头的活动范围,他一次次被父亲拽到脱臼,再愈合,如此反复,直到可以自如弯折。一晃几十年过去,他终于将这门功夫练得炉火纯青,也靠这一绝技从此衣食无忧。

新中国成立前,杂耍卖艺之人生活在社会最底端,地位低下,常常被人瞧不起,认为他们难登大雅之堂。建国以后,曾经的手艺人凭借着自己的一技之长获得了大家的认可,杂技更是作为一门艺术赢得群众的喜爱。王宝合也凭借着自己的“缩骨功”和“三仙归洞”,从街头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展开全文

1999年,他跟随艺术团来到香港,他的演出场场爆满,香港民众直呼大饱眼福。2014年,他在央视舞台上表演“三仙归洞”,面对三台高清摄像机的多角度拍摄,他气定神闲、一气呵成地完成了表演,即使多倍慢放,仍看不出破绽。这下,他在全国打响了名气。艺术本不分高低贵贱,新的时代,老一辈手艺人的心血和付出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现今,王宝合已年逾古稀了,虽然因为年事已高,不便再展示缩骨功,但他的身体依然健康硬朗。“三仙归洞”的绝技已经传给儿子,但他并没有让儿子练习“缩骨功”,一些慕名而来练习这门功夫的年轻人也都被他一一拒绝了。面对缩骨功可能后继无人的情况,王老爷子却表现得很豁达。他说,与其他能强身健体的功夫相比,这缩骨功的确太过奇诡,除了上台表演外几乎没有用处。普通人更是无法适应这种脱臼-接合-再脱臼-再接合的练功方式。即使不会患上什么后遗症,也太过折磨人。

况且这种功夫都得从娃娃练起,现在生活富裕了,社会进步了,孩子们有机会好好学习文化,不像他们那个时候得靠这个讨生活,实在没有必要受这份罪。从这个角度上说,“缩骨功”的失传未必是一件坏事,正说明繁荣安定的今天,人们不必通过伤害自己身体的方式来填饱肚子。

其实,旧社会时会损伤身体的绝活又岂止“缩骨功”这一门。像吞铁球、肚皮菜刀等都是如此。但那时候人们为了谋生,不得不硬着头皮去练习。今天生活安定祥和的我们,无需再吃那种毫无意义的苦了。但像王老爷子这种老一辈的手艺人,那执着顽强、坚持不懈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敬佩。

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平台


上一篇:碧优蒂的世界肤色怎么更换
下一篇:范弗里特谈被逆转:我们执行力没到位 对手加强了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