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平台!

从事体育,电子竞技,游戏app开发
经营的科技企业.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影像学名词解释大全,医学影像常用名词解释汇总

文章来源: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平台  作者: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平台  发布日期:2024-09-11  浏览次数:898

1、螺旋CT(SCT):螺旋CT扫描以旋转扫描为基础,通过滑环技术和扫描床的连续直线运动来实现。管子的旋转和连续移动的床同时进行,X射线扫描轨迹呈螺旋状,故称为螺旋扫描。

2. CTA:静脉注射造影剂,当含有造影剂的血流通过靶器官时进行螺旋CT容积扫描,重建器官血管的三维图像。

3、MRA:磁共振血管造影是指利用血流的磁共振成像特性来显示血管和血流的信号特征的一种非侵入性成像技术。常用的方法有时跃法、质子相衬法、黑血法等。

4、MRS:磁共振波谱是利用MR的化学位移现象测量分子组成和空间分布,用于无创分析生命器官中化合物的代谢、生物变化和定量分析的测试方法。一项新技术的研究。还有纸巾。

5、M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的缩写,是一种利用重T2WI水成像原理,无需注射造影剂即可无创显示胆管、胰管的成像技术。用于诊断梗阻性黄疸的部位和原因。

6.PTC: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在透视下,直接从体表穿刺肝内胆管,注入造影剂,使胆道系统可视化。适应症:胆管阻塞、肝内胆管扩张。

7.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在X线透视下插入内窥镜到达十二指肠降段,然后将导管通过内窥镜插入十二指肠乳头,向胆管和胰管注入造影剂。显示阻塞性疾病;

8、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图像信息,去除骨骼和软组织图像,锐化血管图像的成像技术。

9. 对比成像:对于缺乏自然对比度的结构或器官,可以通过将高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的物质引入到器官或周围空间来产生对比。

10.血管造影:一种X射线检查方法,将水溶性碘造影剂注射到血管中以使其可视化。

11.HRCT:高分辨率CT。一种用于薄层(1-2 毫米)扫描和高分辨率图像算法重建的检查技术。

12.CR:一种使用图像板(IP)代替X射线胶片来显示图像的检查技术。必须读取IP上的图像信息,进行图像处理并显示。

13.T1:纵向松弛时间常数。指纵向磁化矢量从最小值恢复到平衡状态63%的弛豫时间。

14.T2:横向弛豫时间常数是指横向磁化矢量从最大值衰减37%所需的时间。它描述了组织的横向磁化强度衰减的速度。

15. MRI水成像:又称液体成像,采用长TE技术获得水信号突出的重T2WI,并采用脂肪抑制技术使含水管道可视化。

16.功能性MRI成像:利用功能性变化在病变发生形态变化之前形成图像,从而实现早期诊断的成像技术。包括弥散成像、灌注成像和皮质兴奋功能定位成像。

17. 流空现象:在SE 序列中,当向某一层施加90 度脉冲时,它会激发该层内的质子,例如流动的血液或脑脊液中的质子。按脉搏。当停止脉冲后从该层接收到信号时,血管中的血液激发的质子流离开待检查层,不再接收到信号的现象称为流空现象。

18、部分体积效应:在分层成像中,由于整个系统中有两个分量,系统变成两个分量的平均值,重建的图像不能完全反映组织。这称为部分体积效应。

19.TE:也称为回波时间,RF脉冲和采样之间的回波时间。

20.TR:MRI信号又称为重复时间,非常微弱,因此要提高MRI的信噪比,必须重复使用脉冲(两个90度脉冲周期)。

21. T1WI:T1加权图像。 MRI图像主要反映组织间的T1特征参数,是指反映组织间T1差异的图像,有助于观察解剖结构。

22. T2WI:T2加权图像。 MRI图像主要反映组织间的T2特征参数,反映组织间的T2差异,是指对观察病变组织有用的图像。

23、像素:矩阵中的每个数字经过数模转换器转换成由黑到白的灰度小方块,称为像素。

24. 体素:图像形成的过程就像将选定的图层分成几个体积相同的长方体,称为体素。

25、数字X射线摄影:将普通X射线成像设备或透视设备与计算机相结合,将X射线信息从模拟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获得数字图像的成像技术。

26. 提示: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是一种治疗门静脉高压的介入方法,可在肝脏中形成门静脉至肝静脉分流以降低门静脉压力。主要用于布加综合征等无法手术的高位门静脉患者。

27. 肺野:两个充满空气的肺部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相对清晰的区域,称为肺野。

28、肺门影:主要由肺动脉、肺叶动脉、节段性肺动脉、相关支气管和肺静脉组成。正面胸片上,肺门位于双肺中部第25前肋间,左侧比右侧高12cm。

29、肺纹理:从肺门到肺野呈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阴影,由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组成。

30.空气支气管造影:又称支气管空气支气管炎,胸片、CT片上实变肺组织内可见含空气支气管分支阴影。见于大叶性肺炎和小肺癌。

31、卫星病灶:指结核病灶周围肺野中发现的散在的增生性或纤维化病灶。

32、上沟瘤:又称Pancoast瘤,是指始于肺尖、与脏层胸膜接触的周围型肺癌,极易损害第13胸椎及邻近肋骨。可侵犯臂丛神经、迷走神经、上颈交感神经,引起相应症状,其中侵犯交感神经可引起同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可出现额部特征性霍纳综合征。

33、胸膜凹陷征:指肿瘤与胸膜之间出现线状或帐篷状阴影。这也可能是由于瘤体的疤痕组织拉动邻近的脏层胸膜引起的。腺癌和细支气管肺泡癌较常见。此征兆也可见于良性病变,例如结核病。

34、肺门舞蹈征:随着肺血增多,透视下可见肺动脉段及双侧肺门动脉搏动增强。这称为肺门舞蹈症征。

35.倒“S”符号:对于起源于右上叶支气管的肺癌,肺门肿块与右上叶肺不张相连,其下端呈倒S形。

36. 空洞:肺部病变组织坏死并通过引流支气管排出后形成。腔壁由坏死组织、肉芽组织、纤维组织、肿瘤组织等形成。

37、空洞:是肺的生理空腔的病理性扩大。肺大泡、充满空气的肺囊肿和气囊都是空洞。

38、卷曲B线:间质性肺水肿间隔线之一,主要位于两下肺野的外带,多见于胸膈角区。一般较短且不直。它垂直于胸膜连接。其病理基础是小叶间隔水肿、增厚的结果。

中央型肺癌:指发生在肺区或肺区以上支气管的肺癌。

40、肺隔离征:又称支气管肺隔离征,胎儿时期一部分肺组织与正常肺分离,独立发育。它不与正常的支气管树相连,其血液供应来自异常。体循环的分支可穿过下腔静脉或奇静脉。

41.小叶征:肿块的轮廓可能呈弓形且凸出,或者弓形轮廓可能变为凹形,形成分叶状肿块。这称为小叶征,在肺癌中更常见。

42、空泡征:肿瘤内可见直径1mm3mm的低密度阴影。这称为液泡征。

43.骨针征:肿瘤边缘可见不同程度的骨针状突起,称为骨刺征。

44、眼眶标志:柱状支气管扩张时,当支气管水平走行并与CT平面平行时,扩张、增厚的支气管壁呈平行轨迹排列,称为眼眶标志。

45、环形征:柱状支气管扩张时,支气管与CT平面垂直时,管壁上可出现圆形半透明阴影。这是环标志。

46、空气新月征:指曲霉菌球与肺腔或肺腔之间的新月形空气清晰区。月牙形空间始终位于空腔或空腔的最高点。曲霉菌球体位于孔(腔)中,可移动且始终靠近。

47、干酪样肺炎:指大量结核杆菌经支气管侵入肺组织引起的干酪样坏死性肺炎,肺叶、肺段出现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半透明区(虫体),可表现为硬化。阴影。 (在空腔内发现),还可以看到延伸到整个支气管的病变。

48、球形征:指阻塞性支气管扩张时肺叶或肺段内出现的致密带状、带状阴影,从肺门向肺野分布,近端相互靠近。这种情况称为“地球征”。

49. 艾森曼格综合征:一种以左向右分流开始的先天性心脏病,例如室间隔缺损或动脉导管未闭。当肺动脉高压严重时,会形成右向左分流或双向分流,导致紫绀,临床上称为艾森曼格综合征。

50、法洛四联症: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包括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跨主动脉、右心室肥厚等,其中肺动脉狭窄和室间隔缺损是主要畸形。

51、Montgui骨折:尺骨上三分之一骨折,伴有桡骨头脱位,合并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称为Montgui骨折。分为屈曲型和伸展型。

52、骨破坏:用病理组织替代局部骨而造成的骨组织损失。 X 射线显示骨密度局部丧失、骨小梁稀疏丧失以及骨缺损形成。

53、骨坏死: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骨坏死称为后遗症。 X 射线显示局部骨密度增加。

54. 骨膜反应:骨膜刺激和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性增加引起的骨质增生。在X 射线上,观察到平行于骨皮质的线性、层状或花边暗影。

55.骨膜三角形:肿瘤的浸润性生长侵入骨膜,引起骨膜骨形成,然后破坏骨膜骨形成,使末端的其余部分在图像上变成三角形。这称为骨膜三角,是该病症的标志。恶性骨肿瘤。

56.骨软化症:指在给定的单位体积内存在骨组织的正常有机成分,但矿物质含量减少。 X 射线显示骨密度降低,松质骨和皮质骨边缘模糊。

57.骨质疏松症:指特定单位体积内正常矿化骨组织的损失。即骨组织的有机物含量和钙盐减少,但骨内有机物含量和钙盐的比例正常。主要的放射学表现是骨密度降低、骨小梁变薄和丢失以及骨皮质变薄。

58.施莫尔结节:表现为椎体上下端边缘明显的隐窝状压痕,主要位于椎体上下端中后三分之一的交界处。

59. 肿瘤骨:由患病骨和/或软组织块中出现的肿瘤细胞形成的骨。

60、硬化性骨髓炎:又称加尔氏骨髓炎,其特点是骨质增生、硬化,骨膜和骨内膜均明显增生。骨皮质增厚,髓腔变窄,脊柱增厚。

61、关节破坏:由于关节软骨和下面的骨性关节面骨被病理组织浸润和替代而引起。

62. 棕色肿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导致骨内形成破骨细胞瘤。从病理学上讲,它在解剖学上呈棕色,在图像上显示为低密度阴影。

63、交通性脑积水:由于蛛网膜下腔阻塞或脑脊液分泌和吸收受损而导致脑室系统和蛛网膜下腔同时积水,称为交通性脑积水。

64、梗阻性脑积水:第四脑室出口以上梗阻引起的脑积水局限于脑室系统,称为梗阻性脑积水或脑内脑积水。

65、脑膜尾征:脑膜瘤增强扫描时,除了肿瘤本身明显强化外,还可见到肿瘤邻近的硬脑膜呈线性强化,肿瘤尾部也是如此。 “脑膜尾征。”

66、腔隙性脑梗塞:因大脑小穿支动脉闭塞而引起的小面积脑深部组织缺血性坏死。主要原因是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而脑动脉硬化往往发生在基底节和丘脑。

67、模糊效应:脑梗塞后23周CT扫描显示病灶同样致密,与正常实质难以区分。这称为“模糊效果”。这是因为在此期间,脑水肿消失,吞噬细胞浸润,组织密度增加。

68、基底节回避现象:大脑中动脉在线性动脉远端闭塞。病变位于基底节外侧的颞叶,不累及基底节区。这称为基底神经节回避现象。

69、岛区征:大脑中动脉闭塞早期CT扫描显示患侧岛叶、最外囊、前盖密度降低,与邻近大脑白质密度相似。

70、跳跃征(线征):溃疡性肠结核时,回肠末端和炎症引起盲肠和升结肠痉挛,钡剂呈直线充盈或根本不充盈,加速上、下肠道。正常的充盈称为跳跃征(丝状征)。

71、龛影:当胃肠道壁溃疡达到一定深度,造影时充满钡剂,X线切向投射时,形成较致密或致密的区域。形成从空腔突出的致密物质。这是溃疡性病变的血管造影发现。

72、充盈缺损:指胃肠道轮廓部分未行钡剂充填而突入腔内的影像。

73、粘膜线:良性溃疡的标志,是龛口处宽12毫米的光滑、规则、透明的线。

74、领征:良性溃疡的征象,龛口处有一条0.5-1厘米宽的领状透明带。

75、窄颈征:良性溃疡的征兆。龛口明显较窄,使龛看起来像一个拉长的脖子。

76、早期胃癌:癌症局限于粘膜和粘膜下层,无论大小、范围和有无转移。

77. 指压痕:在龛口处呈弧形,表面呈凸面。其病理基础是结节性癌侵犯粘膜及粘膜下层所致。

78. 裂痕:表现为从壁龛口延伸出来的充满钡的根状阴影,几毫米到两厘米长。或者,它看起来像一个阴影,就像从缝隙中长出的充满钡的树根一样。嘴巴在两个手指之间有压痕。其病理基础是溃疡周围的溃疡裂隙或两个癌结节之间的凹陷空间。

79、环堤:指龛影周围不规则的透明区域。其病理基础是溃疡破裂后残留的不规则边缘。

80、半月征:指位于胃轮廓内的大溃疡,呈半月形凹陷,周围有不规则的环脊、指压征或裂隙征。这是典型的X-。恶性胃溃疡的射线征象。

81、皮胃:癌症发生在胃的大部分或全部,导致整个胃壁弥漫性增厚、胃壁僵硬、胃腔变窄,如皮癌,多见于弥漫性浸润性癌。马苏。

82.巴雷特食管: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取代,以食管-胃连接线(齿状线,对称Z线)为界,柱状上皮出现在点上方2厘米处。用于巴雷特食管。

83、抗3征:当大块胰头癌侵犯十二指肠时,低渗十二指肠钡剂造影显示十二指肠曲增大,内缘凹陷。由于乳头相对固定,压痕常呈“”形状,又称倒“”符号。

84. 假瘤体征:绞窄性小肠梗阻。堵塞处上方的肠腔扩张,气体和液体积聚。如果扩张很大,看起来像肿瘤。这称为假瘤征。

85、瓣膜征:肝海绵状血管瘤MRI检查,肿瘤T1WI呈均匀低信号,T2WI呈均匀高信号。随着回波时间增加,信号强度增加。

86、牛眼征:少数肝转移灶呈低密度,中心无强化,边缘密集强化,呈牛眼状,周边肝脏密度稍少,有低水肿区。

87. 水百合征:肝包虫病时,内部囊肿完全分离并漂浮在囊肿液中,出现“水百合征”。

88、彭伯样压痕:光滑有序的垂直压痕,与肠系膜动脉同行,形似彭伯,可压平粘膜皱襞。常见于肠系膜上动脉受压综合征。

89.“咖啡豆”征:见于不完全性绞窄性肠梗阻。近端肠道内大量气体和液体进入闭环肠曲,肠曲不断扩张,呈椭圆形,边缘光滑,中央分界区阴影清晰。因为它看起来像咖啡豆,所以被称为“咖啡豆”标志。

90.马蹄肾:肾脏的上极或下极,大部分下极融合形成马蹄形。

91. 肾脏自解剖:肾结核时,整个肾脏钙化,整个肾脏丧失功能。

92、超声波:指振动频率大于20000赫兹的声波,超过人耳的听觉上阈值。用于医疗诊断的超声波频率范围约为1 至20 兆赫兹(MHz)。

93. 声影:当超声波束传播到结缔组织、钙化、结石或骨骼表面时,声阻抗与周围组织的明显差异会在界面处引起强烈反射,产生称为声影的声影。能量场衰减消除您身后的回声。

94、反射:当超声波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不同介质组成的大界面时,反射方向遵循斯涅尔定律。

95、折射:当超声波穿过两种声速不同的介质的界面时,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称为折射。折射会导致超声伪影。

96、散射: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细小的界面时,界面处发生的反射就变得无方向性,辐射向各个方向分散。这称为散射。

97、衰减: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弱,称为衰减。衰减主要由反射、折射、扩散和组织吸收引起。

98. 超声波多普勒效应:当超声波束遇到移动的反射界面时,反射波的频率发生变化。这就是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

99. 彩色多普勒成像:由流动血液中的血细胞散射体形成的超声波多普勒频移图像。用红、蓝、绿及混合色来表示血流的方向和性质,用颜色的明度来表示血流的方向和性质。它标志着血流的流速,这种图像称为彩色多普勒成像。

100.SAM征:收缩期二尖瓣前叶向前移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CD部分向上突出(朝向室间隔)而不是在收缩期呈平缓上升平台的异常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收缩期前运动(SAM)。

101、彗尾征:当超声波遇到金属、气体等时,超声图像显示出强烈的回波及其后面的窄带回波,类似闪烁的“彗尾征”。

医学图像诊断的名词分类

第一章概述

1. 医学图像处理

2.介入放射学

3.CTA

4.PACS

5. 手动比较

6.CT值

7.弥散加权成像

8.磁共振血管造影

9. 动态扩展扫描

10.气流效应

11. 窗口宽度

12. 脑灌注成像

13. 部分音量效果

14. 放射性核素成像

1、医学图像处理研究特定介质(X射线、电磁场、超声波等)与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表征人体内部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密度。诊断医生根据图像提供的图像格式。使用信息来确定和评估人类健康的科学。

2、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是以医学影像设备指导下的影像诊断和临床诊断为基础,结合临床治疗原理,利用导管、导丝等设备来诊断和治疗多种疾病。一系列技术。即在影像医学(X线、超声、CT、MRI)指导下,将特制导管或器械经皮穿刺或经人体自然开口插入病灶,进行影像诊断和治疗。

3、CT血管造影(CTA,CT angiography)是CT增强技术与薄层、大范围、高速扫描技术的结合,经过合理的后处理,可以揭示不同部位血管的细节可以清晰地显示身体。由于它无创、操作简便,对于观察血管变化、血管疾病、了解病变与血管的关系极为有用。

4. PACS 系统代表图片存档和通信系统。

5. 对于缺乏自然对比度的组织或器官,可以使用人工方法通过引入一定体积的较致密或较不致密的材料来产生对比度。这种方法称为人工对比或对比测试。

6、CT扫描中X射线衰减系数的单位,用于表示CT图像中物质组织的线性衰减系数(吸收系数)的相对值。它以亨斯菲尔德单位表示,缩写为HU。

7.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这是一种利用磁共振成像来观察生物组织中水分子的微观扩散运动的成像方法。水分子的扩散速率可以用两种方式表示:表观扩散系数(ADC)和DWI。

8、磁共振血管成像是一种显示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的技术。 MRA也称为磁共振血流成像,因为它不仅描绘了血管的解剖腔,而且还从血流模式和速度方面反映了血管功能的信息。

9.注射造影剂后,快速快速地扫描特定目标层,可以让您了解病变的加重程度随时间的变化,对于病变的定性诊断很有帮助。

10、这是因为由于心脏和血管中血液流动速度快,发射MR信号的氢原子核超出了接收范围,所以无法检测到MR信号,在T1上呈现为黑色阴影或T2加权图像。这称为流空效应。

11、显示图像时,是指选择特定的CT值范围,只有指定范围内的不同CT值才有灰度变化,其中除最低和最高值以外的值是指允许的CT值被改变。范围分别以黑色或白色显示。

12.快速静脉推注有机碘造影剂后,在造影剂首次通过被检查脑组织期间进行快速动态扫描,重建脑实质血流灌注参数图像。它反映了脑实质的微循环和血液灌注情况。

13. 如果同一扫描层中包含多种不同密度的物质,测得的CT值将是它们的平均值,不能真实反映任何一种物质的CT值。这种现象称为部分体积效应或部分效应。体积现象。

14. 这是一种使用特殊放射性药物来创建人体图像的成像技术。所使用的试剂也称为造影剂,是一种含有放射性核素的特殊制剂,可以是放射性核素本身,也可以是用放射性核素、蛋白质、激素、血液成分或抗体标记的化合物或多肽。

第2章神经系统

1.脑血管造影

2.腔隙性梗塞

3.模糊效果

4.垂体微腺瘤

5. 交通性脑积水

6.弥漫性轴突损伤

7. 脑膜尾征

8. 目标标志

9.多发性硬化症

10.AVM

11.脊髓造影:

12. 脊髓空洞症

13.CTM

1.通过将有机碘引入脑血管来使脑血管可视化的方法,分为颈动脉造影和椎体血管造影。它用于诊断脑动脉瘤、血管发育异常以及了解肿瘤的血液供应。

2.腔隙性梗塞是直径1015毫米的深部髓质小动脉闭塞引起的基底节、丘脑、小脑或脑干的梗塞。

3、脑梗塞发病后约23周,由于脑水肿消失、吞噬细胞浸润,梗塞区密度增加,这种现象称为“模糊效应”。

4. 局限于蝶鞍、直径小于1厘米的腺瘤为垂体微腺瘤。

5.第四脑室出口以下正常脑脊液循环障碍或脑脊液吸收障碍所致。

6.弥漫性轴突损伤是指头部受到加速旋转冲击时,剪切损伤引起的脑实质破裂。这是严重且致命的伤害。

7.脑膜瘤多与硬脑膜相连,基底较宽,边界清楚。 MRI造影后,肿瘤均匀强化,邻近脑膜也呈尾部强化。这被称为“脑膜尾征”,具有一定的特征。

8.部分血栓性动脉瘤CT检查时,如果血栓位于血管腔周围,则对动脉瘤中心进行增强扫描。

囊壁和囊壁外侧均强化,形成中央致密环和外围致密环,中央等密度带分隔开。

9.以脱髓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继发性神经系统疾病,病因不明,主要病变为脑室周围延髓和半卵圆中心多发性硬化斑块。主要表现为多灶性脑脊髓损伤的症状,病程随着反复缓解和发作而逐渐恶化。

10、动静脉畸形是最常见的脑血管发育畸形,常发生在大脑前动脉和中动脉的供血区。

它由脉搏、畸形血管和引流静脉组成。

11、通过腰椎穿刺将造影剂注入椎管内,透视下观察确定椎管内造影剂的充盈和循环情况。

诊断椎管内的占位性病变和蛛网膜粘连。

12. 它是一种慢性脊髓退行性疾病,可能是先天性的,也可能是继发于创伤、感染或肿瘤的。 临床症状

解离性感觉异常和下神经元运动障碍。

13. CT 脊髓造影通常与脊髓造影一起进行。它在脊髓造影后1 至2 小时内进行。

第三章面部特征和颈部

1. 下咽癌

2、腺样体增生

3.粘膜下囊肿

4. 粘液性囊肿

5.格雷夫斯眼病

6.骨溃疡型中耳乳突炎

7.蒙迪尼变形

8.桥本甲状腺炎

9. 鼓膜球瘤

10. 获得性胆脂瘤

1、下咽癌又称下咽癌,是指发生于喉部以外的下咽部恶性肿瘤。

2.肥厚超过正常值可由上呼吸道感染、营养不良、遗传因素等引起。病理上腺样淋巴组织增生,血管增多,上皮鳞状化生。临床症状包括鼻塞、张口呼吸和睡眠时打鼾。

3.当发生过敏反应或慢性炎症时,浆液渗出,积聚在鼻窦粘膜下方的疏松结缔组织中,形成半圆形隆起病灶。这最常见于上颌窦底部。

4.鼻窦粘液囊肿是鼻窦口堵塞,粘液在鼻窦内积聚形成囊肿。多见于筛窦,多发生于成人。

5. 甲状腺相关眼眶病是眼球突出的最常见原因,通常与甲状腺功能亢进有关。

6、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其特点是中耳粘膜充血、水肿,粘膜上皮和小骨破坏,乳突窦周围岩骨坏死,形成骨溃疡。局部肉芽或息肉生长的可能性。

7. 也称为2型隔膜发育不良,这种疾病是指内耳的发育在胚胎生命的第七周停止,是最常见的耳蜗畸形。病理上,耳蜗的中圈和上圈融合成囊性腔,表现为先天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常为双侧。

8、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多见于中老年女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有坚硬、增厚的包膜,与周围组织无粘连。镜下可见甲状腺滤泡间有广泛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后期出现甲状腺萎缩和间质纤维化。其中一半人在以后的生活中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9、是最常见的中耳肿瘤,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该肿瘤是一种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主要表现为单侧搏动性耳鸣。耳镜检查发现鼓膜前下象限有鼓室后血管肿块。

10.常继发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松弛部分穿孔约占病例的80%。病理上,它是鳞状上皮细胞的堆积,主要是由鼓膜穿孔或凹陷引起的。主要临床症状为慢性耳漏和传导性听力损失。

第4 章呼吸系统

1. 大门

2.支气管扩张

3. 支气管造影

4.原发综合征

5. 空气半月标志

6.中央型肺癌

7. 水平S标志

8. 月晕标志

9.血管充血的迹象

10.胸膜凹陷的体征

1.肺门由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和淋巴组织组成,主要成分是肺动脉和肺静脉。

2.支气管扩张是指支气管直径异常增大。有些是先天性的,由支气管弹性纤维或软骨发育不全引起。大多数是由获得性支气管阻塞和感染引起的。

3. 当肺部实变时,可见大片膨出的支气管阴影,称为支气管征,常见于大叶性肺炎。

4.原发性肺部病变、结核性淋巴结炎、结核性淋巴管炎统称为原发性综合征。

5.曲霉菌性肺炎中的肉芽肿常继发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囊肿或结核的清空腔,空腔内的软组织阴影可因重力和体位而移位,导致软组织阴影之间出现新月形间隙和软组织阴影。空腔壁被称为“空气半月征”。

6.中央型肺癌是指始于肺部或上支气管的肺癌。

7. 这是右上叶中央型肺癌的X 射线检查结果。即肺门肿块、右上叶肺不张以及向上移动形成“水平S”形的水平裂。

8. 晕征是周围型肺癌常见的CT表现,表现为肿瘤周围的磨玻璃影。其病理基础是出血性肺梗死和肿瘤组织细胞浸润。

9.血管缠结综合征是肺部单个球部病变引起的肺血管变化的总称。 血管穿过肿块, 血管向肿块汇聚, 血管在肿块边缘被切断。该征在恶性肿瘤中阳性率较高。

10.“胸膜凹陷征”是指肿瘤与胸膜之间出现线状或三角形阴影,尖端面向病灶的结节在胸膜凹陷处可能形成明显的凹陷。多见于肺部恶性肿瘤。

第五章循环系统

1. 心脑比例

2. 主动脉窗

3、心与腰

4.靴形心形

5. 影子双人房

6.卷曲B线

7.漏斗标志

8. 烟雾标志

9. 主动脉心脏

、艾森蔓格氏综合征
11、法洛四联症

1、心胸比率是正常吸气状态下心影最大横径与右膈顶水平胸廓肋骨内缘之间最大横径之比,正常成人心胸比≤0.5。它是判定心脏增大的最简单的方法。
2、主动脉弓与心脏上缘围成的区域称为主动脉窗,左前斜位显示最好。
3、后前位心及大血管平片的左心缘,肺动脉段相比之下较主动脉弓及左心室细小而凹陷,呈较浅的弧形,故称心腰。
4、高血压性心脏病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主动脉和左心室均增大,心腰显得相对凹陷,心脏轮廓形似靴状。
5、左心房增大时、增大的左心房主要向右侧膨隆,突出右心缘形成双重边缘,即所谓的双房影。
6、肺静脉高压时,胸平片在肋膈角区见水平横线,长约2-3cm,宽约1mm高密度的线状影,多见于二尖瓣狭窄等患者。
7、“漏斗征”是动脉导管主动脉端管腔漏斗状扩张在后前位上的投影,此种现象见于动脉导管未闭。
8、房颤合并陈旧性附壁血栓者,冠状动脉造影时可见对比剂在左房内溢出称之为“烟雾征”,是左房附壁血栓的特征性表现。
9、主动脉扩张、屈曲延长,左心室增大构成“主动脉型心影”。
10、房间隔缺损出现重度肺动脉高压时,可导致心内血流双向分流,甚至出现以右向左为主的分流,临床上可出现紫绀,称艾森曼格氏(Eisenmenger)综合征。
11、法洛四联症包括一组复杂的心血管畸形,是最常见的发绀性心血管畸形。病理形态包括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肺动脉狭窄及右心室肥厚。

第六章 消化系统
1、憩室
2、项圈征
3、狭颈征
4、半月综合征
5、粘膜纠集
6、胃小区
7、早期胃癌
8、皮革胃
9、灯泡征
10、牛眼征
11、“腊肠”征
12、咖啡豆征
13、鱼肋征
14、假肿瘤征
15、空回肠换位征

1、憩室是消化管壁局部发育不良、肌壁薄弱和内压增高致该处管壁膨出于器官轮廓外,使
钡剂充填其内。
2、胃溃疡侧位像,在溃疡口部常见一宽5~10 mm均匀透亮带,称项圈征。
3、胃溃疡侧位像,龛影口明显狭小,似龛影有一颈部,称狭颈征。
4、胃癌的龛影不规则,多呈半月形,外缘平直,内缘不整,呈大小不一尖角样指向外周,
龛影周围绕以较宽的透亮带,称“环堤”征,环堤内常见结节状、指压迹状充盈缺损,
上述综合征象称“半月综合征”。
5、慢性溃疡时,因疤痕挛缩致皱襞呈放射状从四周向病变集中。
6、胃气钡双对比造影所显示粘膜面的细微结构,正常胃小区呈网格状或多角形,大小为1~3 mm。
7、指癌变仅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而不论其大小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隆起型、凹陷型和平坦型3个类型。
8、指弥漫型胃硬癌累及胃的大部或全胃,粘膜皱襞平坦、消失,胃腔明显缩小,整个胃壁僵硬,蠕动消失,形如皮革囊袋样。
9、典型的海绵状血管瘤在T1WI像上为均匀稍低信号,T2WI像上随回波时间(TE)延长,信号逐渐增高,重T2WI像上信号更高,称为“灯泡征”,这是其特征性表现。
10、是肝转移瘤的典型表现,即病灶中心为低密度灶,边缘呈环状强化,最外缘密度又低于正常肝,形如牛眼,称“牛眼征”。
11、梗阻扩张的回肠则多表现为连贯的均匀透明的肠管,形似腊肠,多位于中下腹部,称为“腊肠”征,是回肠梗阻的X线征象
12、气体通过近端梗阻点进入,但却不能排出,以致闭襻肠曲明显扩大.闭襻肠曲的内壁因水肿而增厚且相互靠拢,形成一条线状致密影。此影两侧为高度扩大而透亮的肠腔,形似咖啡豆。是不完全性绞窄性小肠梗阻的重要X线征象。
13、表现为在扩大的空肠内见到较多横贯肠腔,密集排列的线状皱襞,形似鱼肋骨,称之为“鱼肋征”,多位于上腹或左上腹部,是空肠梗阻的重要X线征。
14、由于梗阻的肠襻内充满既不能吸收又不能排出的血性液体,在邻近充气的肠曲衬托下形成类圆形软组织的包块影,轮廓清晰,常位于下腹部且位置较为固定,因其形似肿瘤,故称为“假肿瘤”征。是完全性绞窄性小肠梗阻在仰卧腹平片上较为特殊的X线表现,此征象对诊断绞窄性肠梗阻有重要意义。
15、表现为具有较多环状粘膜皱襞的空肠位于下腹偏右,而环状粘膜皱襞较少的回肠位于上腹偏左,与正常排列正好相反,故称之为空回肠换位征。此征是全部或大部小肠扭转所致绞窄性肠梗阻的可靠征象

第七章 泌尿系统
1、输尿管结石
2、肾自截
3、分叶肾
4、肾盂积水
5、马蹄肾
6、排泄性尿路造影(又称静脉肾盂造影:IVP)
7、铸型肾结石
8、膀胱结石
9、肾细胞癌
10、肾盂癌

1、输尿管结石绝大多数是由肾结石下移而来,易停留在输尿管三个生理狭窄处,从而造成上方尿路扩张、积水。
2、肾结核时,病变波及整个肾脏,全肾广泛破坏,肾盂肾盏不能辨认,最后肾大部或全部钙化且肾功能完全丧失,称肾自截。
3、是由于胚胎时肾叶融合不完全,肾表面有浅沟所致。到成年仍保留着儿童时期肾脏分叶状的形态。
4、尿路梗阻引起其上方管腔内尿液聚集,压力增高,肾盂肾盏扩大,晚期可使肾皮质逐渐萎缩。常见原因为结石、肿瘤或炎性狭窄。
5、两侧肾脏的上极或下极相融合成马蹄铁样。马蹄肾发生在胚胎早期,是两侧肾脏胚胎在脐动脉之间被紧挤而融合的结果。
6、利用有机碘液,如泛影葡胺在静脉注射后,药液经尿路系统排泄,使其显示肾盂肾盏及输尿管影像的方法。
7、指较大的肾结石,其形态与肾盂肾盏形态一致,典型表现呈鹿角形或珊瑚形
8、膀胱结石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形成于膀胱,后者是由上方尿路结石下降而成。膀胱结石主要见于男性,多为10岁以下儿童和老年人。临床表现有排尿疼痛,尿流间歇中断和血尿等、
9、肾细胞癌约占肾恶性肿瘤的85%,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男多于女,两侧肾发病无明显差异。病理上肿瘤主要来自肾实质上皮细胞,其中以透明细胞癌常见,瘤内富血管,常见有出血和坏死,肾细胞癌易发生在肾上极或下极,周边可形成假包膜。肾细胞癌典型症状是无痛性血尿、腰痛和包块,早期可无任何症状。
10、肾盂癌占肾恶性肿瘤的8%~12%,常见于40岁以上男性。病理性质多为移行细胞癌。因常呈乳头状生长,又称乳头状癌。肿瘤向下可种植至输尿管和膀胱。肾盂癌临床表现为肉眼或镜下血尿,可并有腰痛和体重减轻。

第八章 生殖系统
1.妊娠囊
2.单角子宫
3.子宫肌瘤
4.子宫体癌
5.前列腺增生
6.前列腺癌
7. 卵巢癌
8.巧克力囊肿
9. 双角子宫
10. 双子宫

1、在妊娠5周羊膜腔形成后,腔内有一定量羊水,子宫内可显示一圆形或椭圆形高回声环,中央为无回声区,大小0.5~1.0cm,多位于子宫体部。
2、子宫输卵管造影表现为一侧发育良好的子宫腔,梭形位于盆腔一侧,在宫腔的顶端可见输卵管相连,另一侧则碘油不通。
3、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发病可能与雌激素刺激有关,子宫肌瘤主要由不成熟的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多为球形的实质性肿瘤,肿瘤常多发,周围有假包膜。根据肿瘤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可分为粘膜下子宫肌瘤、肌壁间子宫肌瘤、浆膜下子宫肌瘤;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改变,阴道出血及腹部肿块。
4、子宫体癌又称子宫内膜癌,是子宫内膜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居妇女恶性肿瘤的第四位。肿瘤可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局限性位于子宫内膜表层,弥漫性累及整个子宫内膜,肿瘤可累及宫体及宫颈,可穿破肌层累及邻近器官。90%为腺癌。主要临床表现为白带增多,或绝经后妇女不规则阴道出血。
5、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病,40岁以前很少发生,50岁以后发病率高达50%。前列腺增生多发生在移行区和中央区,增生的组织形成多发球状结节,正常的前列腺组织受挤压被推向外围而形成假性包膜,大的增生结节可突入膀胱。早期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夜尿增多,随着病情加重,出现尿流变细、中断、甚至尿潴留。
6、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前列腺癌中95%以上为腺癌,约70%发生于边缘区,常为多病灶,单个结节仅占10%以下。肿瘤早期局限在包膜内,晚期常侵犯邻近脏器和发生远处转移。早期临床症状和体征多不明显,临床上一旦出现尿频、排尿困难、尿痛、血尿及尿潴留等症状时,病变多属晚期。直肠指检常可触到前列腺硬结节,质地坚硬,表面不规则。
7、卵巢癌的发病率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居第三位。肿瘤可起源于上皮、生殖细胞或基质细胞,其中囊腺癌最多见,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78%。肿瘤最常见的转移方式为种植播散,其次为血行转移和淋巴转移。卵巢癌早期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就诊时多属于晚期。主要临床症状为下腹不适或疼痛,阴道流血和盆腔发现肿块。
8、巧克力囊肿是由于卵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出血而形成的慢性血肿,囊肿可随月经周期忽大忽小。临床常见症状为下腹不适,腹内肿物及腹围增大,巨大囊肿可压迫周围器官,产生相应症状;部分可合并腹水,双下肢水肿等。
9、双角子宫(bicornuateuterus)指两侧苗勒管部分未融合,形成两个宫腔、一个宫颈。子宫输卵管造影一般显示一个宫颈和两侧子宫腔
10、双子宫(didelphicuterus)为两侧发育完全的苗勒管未融合所致。两个宫腔发育完全,大小也接近正常,可见两个子宫颈,分开或相连。双子宫常合并阴道纵隔或横隔。子宫输卵管造影时需从两个宫颈口进行。显示盆腔内有两个单角子宫,顶端各连一输卵管。

第九章 乳腺、肾上腺及腹膜后肿瘤
1.Cushing综合征
2.Conn综合征
3.橘皮样变
4.漏斗征
5.乳腺Cooper韧带
6.肾上腺腺瘤
7.毛刺征

1. Cushing综合征因病因不同,可分为垂体性、异位性和肾上腺性。前两者是由于垂体肿瘤、
增生或其他部位肿瘤分泌过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所致,造成双侧肾上腺增生。肾上腺性者是由于肾上腺皮质腺瘤或皮质癌所致。多见于中年女子,典型症状为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皮肤紫纹、痤疮等。
2. Conn综合征即原发醛固酮增多症,是一种可治愈性高血压,是由于肾上腺皮质病变所致。发病年龄为20~40岁,女性多于男性。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肌无力和夜尿增多
3. 由于淋巴液回流受阻,皮肤水肿,乳腺悬韧带牵拉皮肤形成许多小孔,因此将这种改变称为橘皮样变。
4. 由于乳晕部位软组织增厚、密度增高,在X线上呈现为一较致密的三角形,位于乳头下方,三角形的底在乳头下,尖指向深部,形似漏斗,通常为乳腺癌所致。
5. 浅筋膜伸向腺体内形成纤维束,并与真皮相连,称Cooper韧带,又称乳腺悬韧带。
6. 肾上腺腺瘤临床上也表现为库欣综合征(Cushing syndrome)和原发醛固酮增多症。腺瘤包膜完整,内含丰富脂质。CT:表现为单侧肾上腺类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大小多为2~3 cm,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增强后呈轻至中度强化,同侧肾上腺残部和对侧肾上腺萎缩变小。
7. 毛刺征常见于肿块或浸润区的边缘,约40%的乳腺癌可见此征象。毛刺征形态多样,可为较短的尖角状突起,或呈粗长触须状、不规则等

第十章 骨、关节和软组织
1. Codman三角
2. 骨质疏松
3. 关节强直
4. 病理性骨折
5. 青枝骨折
6.骨质软化
7. 葱皮型骨膜增生
8. 死骨
9. 盘状半月板
10. 关节脱位

1. 肿瘤穿过骨皮质进入层状增生骨膜中,进而穿破骨膜进入软组织内,穿破处的上下方残留的层状增生骨膜即表现为三角形。是恶性肿瘤的特征之一。
2. 骨质疏松指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减少而有机物和矿物质含量比例不变。
3. 关节强直是关节炎所致的关节软骨或骨大量破坏后,粗糙的骨端互相骨性融合的结果,致使关节运动丧失。
4. 骨折发生在已有骨质病变的部位,局部骨质脆弱,轻微外伤可引起骨折。
5. 骨质的韧性良好,外伤时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仅有骨小梁的扭曲紊乱,骨皮质发生皱折,或者骨折处的一侧骨皮质弯曲,而对侧骨皮质断裂。
6. 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份含量正常,矿物质含量减少。
7. 增殖的骨膜呈多层,形似葱皮。多见于化脓性骨髓炎、尤文氏肉瘤和骨肉瘤。
8. 凡骨质血液供应断绝后,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
9. 盘状半月板呈圆盘状,中间没有缺损。好发于外侧半月板,它使膝关节载负传导异常,极易发生变性和撕裂。MRI冠状位示盘状半月板呈平行板状或楔形,体部超过同侧胫骨平台50%(>15mm),甚至覆盖整个胫骨平台。
10. 关节的相对骨端正常对位关系发生位置上的改变。

第十一章 介入放射学
1、 PTA
2、介入放射学
3、下腔静脉滤器置放术
4、带药微球(囊)
5、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6、介入性穿刺诊疗技术
7、血管栓塞术
8、栓塞后综合征
9、经皮穿刺引流术
10、经皮穿刺消融疗法

1、即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是指经皮穿刺置入球囊导管等器材,对狭窄段血管进行扩张成形
的一系列技术。
2、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在医学影像设备的监视下,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科学。
3、利用介入放射学的经皮静脉穿刺技术,引入导丝、导管,将一种能够滤过血栓的特殊装置放置于下腔静脉内,使血栓不能随静脉回流至右心造成肺动脉的栓塞。
4、用特定的材料制成的与药物混合的微球或包裹药物的微囊,能使药物缓慢释放,具局部化疗和栓塞治疗双重作用。
5、利用金属支撑器机械扩张血管壁的血管介入放射技术,用于血管狭窄和血管急性闭塞的治疗。
6、是在影像学仪器导引下,将穿刺针经皮穿至机体的病变部位,进行抽吸体液、病理性液体或切割病变组织,以获取病理学、生化学、细菌学标本,达到诊断或鉴别诊断的目的,或抽吸出病变组织及液体或注入药物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技术。
7、通过导管,将能够引起血管腔暂时性或永久性阻塞的物质释放入病变血管或病变供养动脉,以达到治疗疾病、减少出血目的的介入放射技术。
8、指器官动脉栓塞后,因组织缺血坏死引起的恶心、呕吐、疼痛、发热、反射性肠郁张或麻痹性肠梗阻等症状。对症处理后1周左右逐渐减轻、消失。
9、是指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和引导器材等对病理性积液(脓、血、囊液等)或生理液体(尿、胆汁等)进行引流或疏导的一种技术。
10、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原位灭活肿瘤,使其融解吸收,达到非手术切除肿瘤的效果。

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平台


上一篇:将灵说哪个国家最强 将灵说国家选择攻略
下一篇:卡特:联盟曾邀我/科/麦/詹每人100万参加扣篮大赛 但我们没人想去